“從三月中旬小區(qū)實施閉環(huán)管理以來,不知不覺做志愿者做到了現在。”來自上海京劇院的京劇名家胡璇對記者說道。作為一名有著24年黨齡的共產黨員,胡璇在得知小區(qū)需要人手后第一時間便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變身“大白”,有事必到,沒有缺席一天的志愿者工作。雖然有時會從一大早忙到夜間,但胡璇并不覺得疲憊:“我心里就是有那么一股勁兒,給別人帶去溫暖的同時,我自己的心也熱了起來。”
急人所急,關照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一開始準備做志愿者時,胡璇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擔心自己沒有相關經驗完成不好任務。幫助老人和外籍人士登記檢測碼、維持核酸采樣秩序、分發(fā)抗原自測盒、分揀分發(fā)各類物資……她慢慢地承擔起越來越多工作,這兩個禮拜,她穿上“大白”防護服,在核酸采樣檢測現場為小區(qū)居民掃核酸碼,并幫采樣試管封箱。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胡璇也細致地注意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有80多歲的老人不能長時間排隊,有學生急著上網課,她急人所急,便向志愿者領隊反饋了這些情況,規(guī)則也逐漸人性化起來:行動不便的老人免排隊,孩子可以由一位家長陪同直接檢測……
有時,在多人一管的情況下,有些居民不愿意接觸采樣試管,胡璇會主動接過試管,幫助傳遞給采樣醫(yī)生。特殊時期,部分居民產生了焦慮的情緒,她工作之余也會傾聽他們的牢騷,多說幾句寬慰的話。
“當知道所在小區(qū)需要幫助時,我心里黨員的使命感以及平日在京劇里浸染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就發(fā)揮出來了。”胡璇說道。聽到本就有慢性基礎病的女兒要做志愿者,家里的老人勸她別參加了,還是在家里休息好。“怕老人家擔心,我就和他們說一天最多做三個小時,不提其他的事。”她表示。
胡璇仍記得最忙碌的那天,早上她站了三個小時為居民掃核酸碼,緊接著抗原到了小區(qū),她馬不停蹄地挨家挨戶發(fā)放。晚上,她組織的團購又送貨了,為了讓鄰居們第一時間拿到新鮮的食品,她連夜分發(fā),一直忙到了凌晨。“這幾天天氣逐漸熱了起來,防護服里熱得像蒸籠,脫下后總覺得昏頭昏腦,”她向記者說道:“志愿者每次只穿幾個小時,醫(yī)護人員有時要穿一整天,這時候更感受到他們的辛苦和不易。”
一首詩、一盆花,融融暖意流淌在鄰里之間
“同志你是誰,抗疫你最累。服務核酸忙,關照每一位。同志你是誰,抗疫你最累,抗原送上門,總是你幾位……”這是居民“大斌”在胡璇小區(qū)業(yè)主群里發(fā)的一首感謝詩。“一早醒來看到這首詩,心里開心的不得了,充滿著幸福感。”鄰里之間的溫暖和互幫互助讓胡璇感到暖心不已。有時,胡璇結束志愿工作后正好趕上飯點,鄰居會拿出家里的速凍餃子好讓她方便就餐,胡璇不好意思地急忙謝絕。“鄰居一家有五口人,我目前一個人住在家里,好對付。”她對記者表示。
如今在胡璇家中的陽臺上,擺放著一盆花色鮮艷的君子蘭,這是樓棟里一對老夫婦送給她的禮物。由于老年人不會搶菜,參與團購也不熟練,每次發(fā)放物資有富余時,胡璇總惦記著給他們再送一份去,每次收到,夫婦倆總是非常高興。老先生告訴她,這盆君子蘭從種子培育到開花要三年。“人與人的心意就是這樣傳遞起來的,”胡璇感慨道:“相比于我付出的,志愿者工作賦予我向善的力量多得多。”
盡管志愿工作越來越熟練,胡璇還是期待這份“兼職”能夠盡快結束,早日回到演員的老本行:“希望能像往常一樣排練,一樣演出,在劇場里與戲迷多多見面。”(本報記者 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