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qū)域 >

究竟誰在留宿海底撈?“窮游”的打工人“很難休息好”

2023-04-03 08:50: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一女生發(fā)文稱自己在深圳沒有趕上車,在未消費的情況下在海底撈包間留宿了一晚。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qū)的部分海底撈門店,發(fā)現確實有部分海底撈門店有顧客“留宿”,而這些人大多是被稱為“旅游特種兵”的年輕人。

夜探:北京一海底撈門店也有人夜宿

日前,一女生發(fā)文稱自己夜宿海底撈一事,發(fā)酵后不久在3月20日沖上熱搜。網友們對此爭論不休,有人質疑,該女生完全可以選擇車站周邊的旅店,為何要去一家餐廳夜宿;也有網友提出,海底撈在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是一種善意,不應該被消耗。在社交平臺上,北青報記者還發(fā)現,還不少網友曾分享過在海底撈過夜的經歷。那么,北京有沒有海底撈可以過夜? 在海底撈夜宿,到底是一個什么場景?

北青報記者于3月30日晚間22點來到位于王府井地區(qū)的一家海底撈門店。相比于同一商場內其他已經閉店歇業(yè)的餐廳,這個時候海底撈竟然還在排號,需要等位。

而在這家海底撈等位的顧客,大多數是年輕人,其中不少還拉著行李箱。而在北青報記者的探訪期間,有的顧客已經用餐完畢,但是絲毫沒有要離開的意思。他們有的坐在一起聊天,有的直接趴在桌子上小憩,有的直接問服務員是否能直接在長條沙發(fā)上睡一會。

而店內服務員則會將提出要休息一下的顧客帶到光線相對暗一些的區(qū)域。北青報記者看到,這里已經躺了幾人。而餐廳也被不同的光照劃為兩重天地,一邊是顧客們在燈火通明下用餐嬉笑,一邊是昏暗光線下“就椅而躺”的人。

調查:到底什么人在海底撈夜宿?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在海底撈夜宿?他們是一群什么群體?

北青報采訪了這些在海底撈內夜宿、休息的顧客發(fā)現,他們絕大部分是來北京旅游的年輕人。在這些年輕顧客透露的旅游計劃中,北青報記者發(fā)現,他們不論是窮游還是有充足的預算,旅行計劃都非常緊湊。時間大多就是兩天左右,而要去的北京景點卻多達十幾個。這一短時間“密集打卡”景點的旅行最近在年輕人群體中頗為流行,被稱為“特種兵式旅游”,網友戲稱就是主打一個“時間緊、任務重”。“高效率”成為他們旅游的關鍵詞——“今早到,明晚走,盡可能多打卡”。這類旅行甚至在短視頻平臺上都有了“視頻模板”,連畫外配音都用的是同一種表述和腔調。

而選擇深夜在這家海底撈休息,很多人表示是為了這里離天安門近,“方便半夜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我下了火車就直接過來這邊了,看完升旗再去定的民宿,這樣最節(jié)省時間。”一位顧客說。

揭秘:“旅游特種兵”們夜宿海底撈的故事

探訪讓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了當下熱門的“旅行特種兵”們。那么,他們到底有何故事,為何選擇夜宿海底撈這種旅游方式?在海底撈夜宿,都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夜宿海底撈,他們都有著怎樣的體驗?北青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故事一:上下鋪兄弟結伴游北京,深夜在海底撈找到“床鋪”

河北的大四學生小高,和上鋪的好兄弟小孫臨近畢業(yè),兩人決定通過短暫旅游來放松散心。深受最近網絡上十分火爆的“200塊錢游北京”的影響,他們兩個人,兩個背包,坐上綠皮火車就來到了北京。結束一天的景點打卡,他們跟著網上的攻略,來到了深夜海底撈,成功地找到“床鋪”。

“之前有疫情的時候,不是被困在家里,就是被困在學校里,感覺大學四年沒旅游過實在太遺憾了,這回有機會了就立馬安排上”,小高激動地說,“在網上看到那些‘旅游特種兵’挺有意思的,咱們也想趁著沒畢業(yè)體驗一把。”

故事二:“窮游”的打工人:“很難休息好”

凌晨一點半,海底撈的洗手間排著長隊,而在鏡子前有兩個身影在忙著洗漱化妝,她們是來自山東的小王和小劉。

小王和小劉是高中同學,剛剛工作沒幾年的她們,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工作時間努力“搬磚”,下班后就宅在家里休養(yǎng)生息,很少出門玩。 “看到朋友圈里好多朋友去各個城市打卡,發(fā)漂亮的圖片,我看到之后非常羨慕,猶豫好久終于決定在沒工作的這兩天極限旅游一下。”接著,小王又向記者展示自己當天發(fā)的朋友圈,“我都好久沒發(fā)過朋友圈了,沒想到上一次已經是兩年前了。”

一旁忙著畫眼線的小劉感慨道,“雖說在海底撈過夜,既填飽了肚子,又省了一份住宿的錢,但真的很難休息好,眼睛都是腫的。這次旅游結束,我要努力搞錢,下次爭取不再窮游。”

故事三:因在離天安門近,等著看升旗儀式

小李和小曹是一對異地戀情侶。“我們第一次見面的地方是在武漢的海底撈餐廳,所以海底撈這個地方對于我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來北京打卡當然也一定要吃海底撈啦。”小李笑著說道。

“因為酒店距離有點遠,就在這里等一會兒。等到四點左右,我們打算趁著夜色手牽手漫步“北京的心臟”——天安門廣場,感受彼此“心跳”的共振。去看一場升旗式作為我們戀愛的特別紀念。”小曹興奮地說著。他們一邊憧憬著,一邊相互依偎著,趴在收拾干凈的桌子上,嘴角帶著一抹淺笑。

而另一群年輕人躺在海底撈昏暗的“休息室”,臉上疲憊的神情中還帶著一絲掩蓋不住的興奮。就在剛才,他們剛剛為自己的朋友小田慶祝生日,唱了歡快的“海底撈式”生日歌。為了明天能夠打卡更多景點,小田一行人今晚選擇在通宵營業(yè)的“海底撈”飽腹歇腳,之后騎著自行車去天安門看升旗。“來北京,看升旗一定不能少。”小田一邊說著,一邊從背包里拿出他們準備的小紅旗,并往臉頰貼上紅旗貼紙。

爭議:“夜宿幫助”到底該為誰提供

調查中,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一些24小時餐廳給有需要的人開方便之門讓其能有地方歇腳,海底撈并不是首家。但有人卻將這種商家的善意當做了獵奇事件和流量密碼。3月26日,一網友在社交媒體發(fā)布視頻并配文:“實踐過了,海底撈真的可以過夜。” 視頻中約有十幾人海底撈過夜,身邊放著書包和行李箱。而視頻下則有一些網友來討教經驗。還有人似乎發(fā)現了流量密碼,表示自己也要去嘗試夜宿海底撈。

事實上,北青報記者在探訪中發(fā)現,夜宿海底撈并不像網上有的帖子描述的那么“完美”:由于店內還在經營,還有顧客在附近用餐,餐廳內還有音樂循環(huán),雖然餐廳調暗燈光,但是仍舊有不少人無法入睡。大多數人是睡一會兒,就起來玩玩手機。有人表示雖然已經很困了,環(huán)境和本就不是用來躺的椅子讓他們很難睡著。而夜間的海底撈衛(wèi)生間,也經常會排起長隊。

有幾個夜宿在此的“旅行特種兵”告訴北青報記者,要不是圖方便、省錢,不會選擇在此夜宿。

對于有人夜宿在店內,海底撈方面表示,門店伙伴在日常工作中關注到他人困境,并提供幫助,這樣細心友好的舉動體現了海底撈與人為善的價值觀,“顧客朋友如在用餐過程中遇到突發(fā)狀況或者有特殊需求,可向門店提出,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不過仍舊有分析人士認為,幫助有特殊情況的顧客,是企業(yè)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如在去年鄭州大雨時,包括海底撈在內很多餐廳積極幫助無法歸家的市民,將包間、長沙發(fā)等提供給他們休息過夜,贏得了社會的好評。也有餐廳為環(huán)衛(wèi)、夜勤人員等留下一些可供休息的位置,都被社會視為善舉。

但是這一幫助一旦被“常態(tài)化”“娛樂化”,則有可能帶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如,本不具備住宿條件的餐廳留人夜宿,如果夜宿人在此期間出現了人身或財產的損失,由誰來負責?由于餐廳大多是開放空間,并沒有過多的人手來“照顧”夜宿的人和其財物,會不會有不法分子利用這種“空間”進行一些不法活動?這些尚待回答的問題不僅留下了安全隱患,也可能影響到餐廳正常的經營。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商家為有困難的人士開方便之門固然值得表揚,但是也不能對顧客提出的所有要求全盤滿足,需要對一些過度要求說不。

對于網上有人樂于分享夜宿某某餐廳一事,有網友認為這種“曬”就是為了博眼球,大多并沒有感謝餐廳在其困難時給予幫助的意思,反倒處處體現出一種洋洋得意來。如果把幫助變成了一種“薅羊毛”,那么只能讓一些原本服務很人性化的企業(yè)變得越來越冷漠,企業(yè)容留給顧客的方便之門也會越來越窄。“清湯鍋底、自帶菜都是前車之鑒,薅羊毛的人太多,再這樣下去,只能逼海底撈減少各種給顧客的‘福利’。”一位網友在評論中表示。

有網友認為,大眾不應該為了“獵奇”去透支企業(yè)的善意,還是應該把這種“特例”留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標簽: 究竟誰在留宿海底撈 旅游特種兵 夜宿海底撈 很難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