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完成總部的資管產品銷售業(yè)績外,上述多位采訪對象向《紅周刊》記者回憶,部分理財資金用于為企業(yè)墊資、保證前期理財產品的本金和收益兌付等。
譬如2017年赤峰市對轄區(qū)內20多家擬上市公司的盡調中,宋長達提出,赤峰市天潤鑫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具備上市潛力,隨后太平洋證券總部投行的曹某帶隊開展上市輔導工作。當時鑫能新能源苦于銀行的貸款償付壓力,為避免影響IPO,宋長達提出發(fā)行理財產品,為企業(yè)提供過橋資金。
然而在理財逾期后,鑫能新能源的IPO無明顯進展。最新情況是,據通稿,今年6月,在地方證監(jiān)局主辦的發(fā)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宣布的、旨在支持本地企業(yè)上市的“天駿服務計劃”中,鑫能新能源仍是重點培育企業(yè)。
又譬如在2017年,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曾銷售“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100萬元起售。盧女士透露,當初分公司承諾了較高收益,到期后未達到。私募排排網、Wind也顯示,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大部分時間虧損、且跑輸滬深300指數。
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的季報顯示,其持倉以快到期的地產債、公司債為主,小倉位持有貴州茅臺、交通銀行等低估藍籌股。在股票端,標的在2017年普遍表現不錯,但2018年出現了大幅回調,帶動凈值下行。
2018年7月、太平洋證券決定提前終止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為此,由聚鑫公司從理財資金中抽取部分資金以補齊承諾收益。
有多位投資人透露,在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虧損后,宋長達安排員工給了6%的收益補償,即“保本保收益”。其中,收益部分的補足操作由內蒙古分公司的員工郭某超等人,以個人賬戶轉賬給投資者。
然而根據《資管新規(guī)》的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yè)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太平洋證券的上述行為已然違規(guī)。
其實,除了上述情況,還有一部分內蒙客戶的理財資金也被轉用于購買太平洋證券發(fā)行的“金添利”、“金元寶”這兩款集合資管計劃。公開信息顯示,添利、金元寶本質上就是純債類型的小集合產品。此外,內蒙古分公司的廣告營銷、活動贊助等費用,也有部分是從理財資金中支出的。
案發(fā)后,內蒙古分公司多人蹊蹺離職
在宋長達投案后,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的多位員工紛紛低調離職。譬如自2004年起就是證券經紀人的張淑華,其2015年加入太平洋證券,于2020年3月離職、注銷;郭某超,2016年后就是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的證券經紀人,2020年4月離職。
太平洋內蒙古分公司的負責人也在短短兩年內多次變更:先是從宋長達變更為方宏圖(據證券業(yè)協(xié)會,方宏圖2021年3月從太平洋證券離職),后又變更為馬文良,目前的負責人是曹健。由于管理層頻繁變動、員工大量離職,分公司的運營也受到很大影響。
《紅周刊》記者獲悉,訴訟將在近日網絡開庭。其中,宋長達被羈押在看守所已有兩年,可能會以非法集資罪的名義被起訴。而郭某超等多位時任員工也可能會被列入追加訴訟對象。
不過投資者群體的不滿在于,太平洋證券是否應承擔責任?
在年報等公告中,太平洋證券幾乎從未提及內蒙古分公司問題的處置進展。而盧女士、張先生等投資者則認為,當初假理財的銷售過程發(fā)生于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的辦公場所內,銷售業(yè)務的具體經辦人是內蒙分古公司的高管、員工,因此,太平洋證券無法撇清其自身責任。
有受訪者表示,太平洋證券的品牌背書也是導致諸多客戶被騙的重要原因。“沒有太平洋證券的招牌,沒有太平洋證券的上市企業(yè)背景,沒有工商核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我們誰會認識宋長達?沒有太平洋證券那么多在職員工,沒有太平洋證券的銷售大廳、印章,我們誰會買這些理財產品?”
而且,公開信息也顯示,聚鑫投資和太平洋證券內蒙分公司、宋長達的關系很密切。天眼查顯示,聚鑫投資早期的股東為張世磊,高管之一是齊玉坤、周航為聯絡員。2015年7月后,二人退出,股東改為宋常彬。而據證券業(yè)協(xié)會的信息,2015年5~6月,周航、張世磊、齊玉坤同時加入太平洋證券,其中周航還是合規(guī)負責人。三人又都在2020年初離職注銷。“太平洋總部對內蒙分公司的問題肯定是知道一些的,但可能也沒想到問題那么大。”一位知情人士坦言。
對此,記者也致電了周航等多位時任員工,對方都表示不便接受采訪。
太平洋證券業(yè)績向下
總經理薪酬卻大漲
作為此案的關鍵人物,宋長達年紀輕輕、卻在幾年內步步高升。有太平洋證券員工向《紅周刊》記者透露,太平洋證券在2017年10月,經公司總經理李長偉的簽發(fā),調整了經紀業(yè)務管理委員會的人事構成,其中,委員會主任委員是張東海(也是上市公司副總經理、分管經紀業(yè)務),委員中就包括宋長達。
2018年4月,經總經理李長偉的簽發(fā),同意宋長達在兼任內蒙古分公司總經理的同時,還擔任網絡金融部總經理。
如上文所述,在出事前,宋長達已經獲得包括太平洋證券總經理李長偉、副總經理張東海等高層的認可。
李長偉是證券行業(yè)老兵,公開信息顯示,李長偉1999年起就開始擔任富國基金副總經理、2013年起任太平洋證券總經理至今。2020年,李的薪酬為258萬元,同比增加了57萬元;張東海2020年的薪酬為131萬元。
讓人注意的是,上述漲薪之舉和太平洋證券的業(yè)績是并不匹配的。2020年,太平洋證券總營收為11.8億元、同比下降約1/3,凈利潤更是從盈利4.7億元,轉為虧損7.6億元。而且,李長偉等高管薪酬上漲的同時,普通員工的薪酬卻明顯下降:據Wind的測算,2019~2020年,太平洋證券的人均薪酬從44.5萬元、降到41.5萬元。
更尷尬的是,今年以來,太平洋股價跌幅超兩成,目前的股價僅3.2元左右,在Wind統(tǒng)計的51家A股券商中,太平洋證券的股價最低,排在其上的是國海證券,股價為3.93元。太平洋證券何時能摘掉“券商低價股王”的帽子,顯然是不太容易的。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也試圖采訪太平洋證券董秘辦,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