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產經 >

奇瑞眾泰等15家車企向地方新能源監(jiān)管平臺行賄被曝光

2019-11-18 09:20:57 來源:界面新聞

11月12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披露的一份由上海市嘉定區(qū)人民法院做出的刑事判決文書披露了15家汽車企業(yè)的工作人員行賄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工作人員項某的案件。

據稱,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項某在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任職期間,利用負責審核新能源車企新車型數據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多次收受現金、購物卡等形式賄賂共計價值人民幣25萬余元。

行賄方是來自國內各省市15家車企的工作人員,包括奇瑞新能源、比亞迪、眾泰新能源、廣汽新能源、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車研究院、長城汽車、長江汽車、東風特汽專用車、申龍客車、鄭州宇通客車、成都大運汽車、金龍聯合汽車工業(yè)、上海循道新能源有限公司。

其中,金額最高的一次是:2017年10、11月,其收受東風特汽(十堰)專用車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及該公司合作伙伴張家港富瑞氫能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給予的現金合計6萬元。

針對此消息,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以及比亞迪汽車相關人士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都表示,“宣傳部門的人都是昨天(11.15)才通過公開報道了解到這一信息,目前正在了解相關情況,沒有可以對外公布的進一步消息。”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官網介紹顯示,其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基礎設施公共數據采集與分析機構。主要職能為:采集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車和充電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數據,開展消費者駕駛行為與充電行為的研究,為全市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政策制定與評估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網絡規(guī)劃提供咨詢服務與決策依據等。

多份官方文件也提到,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對在本市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實施必要的遠程實時數據動態(tài)監(jiān)控,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接入本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平臺。

截至2019年2月28日,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tǒng)車輛接入現狀數據顯示,接入車輛數248095輛,接入車企數117家,接入車型數702款。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此次案件曝光其實是國家在新能源監(jiān)管領域重拳出擊的表現。

他解釋稱,目前國家和地方都針對新能源汽車運行建立了監(jiān)管平臺,采用“企業(yè)—地方—國家”和“企業(yè)—國家”兩個途徑的傳輸,在國家平臺對兩組數據互相驗證核實,并且在車端安裝車載終端,監(jiān)控并反饋所需行駛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平臺還為最終核算以及“未能錄入”等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則,以保證“公平公正”。

“所以,擅自更改新能源車輛出現就很容易被發(fā)現,因此上述行賄受賄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被曝光了。”

據統(tǒng)計,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jiān)管平臺累計接入新能源汽車2,356,657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994,188輛,占總量84.6%,插電混合動力汽車359,759輛,占總量15.3%,

記者還注意到,上述15家車企工作人員行賄的時間是2016-2018年,這恰恰是新能源汽車騙補最瘋狂的兩年。

在此期間,工信部曾兩次開出罰單。

2016年12月,工信部曾針對蘇州金龍客車、河南少林客車、奇瑞萬達貴州客車、深圳市五洲龍汽車等四家“有牌無車”企業(yè)給予“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問題車型、暫停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資質、責令進行為期6個月整改”等處罰措施。同時,取消騙補情節(jié)最為嚴重的蘇州吉姆西的生產資質。

2017年2月,工信部發(fā)布消息稱,暫停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產汽車、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重慶恒通客車等七家汽車企業(yè)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同時,取消其相關騙補產品的生產資質。